太平广记
《太平广记》是古代文言小说的第一部总集。宋代人编的一部大书。全书500卷,目录10卷,取材于汉代至宋初的野史传说及道经﹑释藏等为主的杂著,属于类书。宋代李昉﹑扈蒙﹑李穆、徐铉、赵邻几、王克贞、宋白、吕文仲等12人奉宋太宗之命编纂。开始于太平兴国二年(977年),次年(978年)完成。因成书于宋太平兴国年间,和《太平御览》同时编纂,所以叫做《太平广记》。
-
太平广记表
卷一·神仙一
卷二·神仙二
卷三·神仙三
卷四·神仙四
卷五·神仙五
卷六·神仙六
卷七·神仙七
卷八·神仙八
卷九·神仙九
卷十·神仙十
卷十一·神仙十一
卷十二·神仙十二
卷十三·神仙十三
卷十四·神仙十四
卷十五·神仙十五
卷十六·神仙十六
卷十七·神仙十七
卷十八·神仙十八
卷十九·神仙十九
卷二十·神仙二十
卷二十一·神仙二十一
卷二十二·神仙二十二
卷二十三·神仙二十三
卷二十四·神仙二十四
卷二十五·神仙二十五
卷二十六·神仙二十六
卷二十七·神仙二十七
卷二十八·神仙二十八
卷二十九·神仙二十九
卷三十·神仙三十
卷三十一·神仙三十一
卷三十二·神仙三十二
卷三十三·神仙三十三
卷三十四·神仙三十四
卷三十五·神仙三十五
卷三十六·神仙三十六
卷三十七·神仙三十七
卷三十八·神仙三十八
卷三十九·神仙三十九
卷四十·神仙四十
卷四十一·神仙四十一
卷四十二·神仙四十二
卷四十三·神仙四十三
卷四十四·神仙四十四
卷四十五·神仙四十五
卷四十六·神仙四十六
卷四十七·神仙四十七
卷四十八·神仙四十八
卷四十九·神仙四十九
卷五十·神仙五十
卷五十一·神仙五十一
卷五十二·神仙五十二
卷五十三·神仙五十三
卷五十四·神仙五十四
卷五十五·神仙五十五
卷五十六·女仙一
卷五十七·女仙二
卷五十八·女仙三
卷五十九·女仙四
卷六十·女仙五
卷六十一·女仙六
卷六十二·女仙七
卷六十三·女仙八
卷六十四·女仙九
卷六十五·女仙十
卷六十六·女仙十一
卷六十七·女仙十二
卷六十八·女仙十三
卷六十九·女仙十四
卷七十·女仙十五
卷七十一·道术一
卷七十二·道术二
卷七十三·道术三
卷七十四·道术四
卷七十五·道术五
卷七十六·方士一
卷七十七·方士二
卷七十八·方士三
卷七十九·方士四
卷八十·方士五
卷八十一·异人一
卷八十二·异人二
卷八十三·异人三
卷八十四·异人四
卷八十五·异人五
卷八十六·异人六
卷八十七·异僧一
卷八十八·异僧二
卷八十九·异僧三
卷九十·异僧四
卷九十一·异僧五
卷九十二·异僧六
卷九十三·异僧七
卷九十四·异僧八
卷九十五·异僧九
卷九十六·异僧十
卷九十七·异僧十一
卷九十八·异僧十二
卷九十九·释证一
卷一百·释证二
卷一百零一·释证三
卷一百零二·报应一(
卷一百零三·报应二(
卷一百零四·报应三(
卷一百零五·报应四(
卷一百零六·报应五(
卷一百零七·报应六(
卷一百零八·报应七(
卷一百零九·报应八(
卷一百一十·报应九(
卷一百一十一·报应十
卷一百一十二·报应十
卷一百一十三·报应十
卷一百一十四·报应十
卷一百一十五·报应十
卷一百一十六·报应十
卷一百一十七·报应十
卷一百一十八·报应十
卷一百一十九·报应十
卷一百二十·报应十九
卷一百二十一·报应二
卷一百二十二·报应二
卷一百二十三·报应二
卷一百二十四·报应二
卷一百二十五·报应二
卷一百二十六·报应二
卷一百二十七·报应二
卷一百二十八·报应二
卷一百二十九·报应二
卷一百三十·报应二十
卷一百三十一·报应三
卷一百三十二·报应三
卷一百三十三· 报应
卷一百三十四·报应三
卷一百三十五·征应一
卷一百三十六·征应二
卷一百三十七·征应三
卷一百三十八·征应四
卷一百三十九·征应五
卷一百四十·征应六(
卷一百四十一·征应七
卷一百四十二·征应八
卷一百四十三·征应九
卷一百四十四·征应十
卷一百四十五·征应十
卷一百四十六·定数一
卷一百四十七·定数二
卷一百四十八·定数三
卷一百四十九·定数四
卷一百五十·定数五
卷一百五十一·定数六
卷一百五十二·定数七
卷一百五十三·定数八
卷一百五十四·定数九
卷一百五十五·定数十
卷一百五十六·定数十
卷一百五十七·定数十
卷一百五十八·定数十
卷一百五十九·定数十
卷一百六十·定数十五
卷一百六十一·感应一
卷一百六十二·感应二
卷一百六十三·谶应
卷一百六十四·名贤(
卷一百六十五·廉俭(
卷一百六十六·气义一
卷一百六十七·气义二
卷一百六十八·气义三
卷一百六十九·知人一
卷一百七十·知人二
卷一百七十一·精察一
卷一百七十二·精察二
卷一百七十三·俊辩一
卷一百七十四·俊辩二
卷一百七十五·幼敏
卷一百七十六·器量一
卷一百七十七·器量二
卷一百七十八·贡举一
卷一百七十九·贡举二
卷一百八十·贡举三
卷一百八十一·贡举四
卷一百八十二·贡举五
卷一百八十三·贡举六
卷一百八十四·贡举七
卷一百八十五·铨选一
卷一百八十六·铨选二
卷一百八十七·职官
卷一百八十八·权倖
卷一百八十九·将帅一
卷一百九十·将帅二(
卷一百九十一·骁勇一
卷一百九十二·骁勇二
卷一百九十三·豪侠一
卷一百九十四·豪侠二
卷一百九十五·豪侠三
卷一百九十六·豪侠四
卷一百九十七·博物
卷一百九十八·文章一
卷一百九十九·文章二
卷二百·文章三
卷二百零一·才名(好
卷二百零二·儒行(怜
卷二百零三·乐一
卷二百零四·乐二
卷二百零五·乐三
卷二百零六· 书一
卷二百零七·书二
卷二百零八·书三
卷二百零九·书四
卷二百一十·画一
卷二百一十一·画二
卷二百一十二·画三
卷二百一十三·画四
卷二百一十四·画五
卷二百一十五·算术
卷二百一十六·卜筮一
卷二百一十七·卜筮二
卷二百一十八·医一
卷二百一十九·医二
卷二百二十·医三
卷二百二十一·相一
卷二百二十二·相二
卷二百二十三·相三
卷二百二十四·相四
卷二百二十五·伎巧一
卷二百二十六·伎巧二
卷二百二十七·伎巧三
卷二百二十八·博戏
卷二百二十九·器玩一
卷二百三十·器玩二
卷二百三十一·器玩三
卷二百三十二·器玩四
卷二百三十三·酒(酒
卷二百三十四·食(能
卷二百三十五·交友
卷二百三十六·奢侈一
卷二百三十七·奢侈二
卷二百三十八·诡诈
卷二百三十九·谄佞一
卷二百四十·谄佞二
卷二百四十一·谄佞三
卷二百四十二·谬误(
卷二百四十三·治生(
卷二百四十四·褊急
卷二百四十五·诙谐一
卷二百四十六·诙谐二
卷二百四十七·诙谐三
卷二百四十八·诙谐四
卷二百四十九·诙谐五
卷二百五十·诙谐六
卷二百五十一·诙谐七
卷二百五十二·诙谐八
卷二百五十三·嘲诮一
卷二百五十四·嘲诮二
卷二百五十五·嘲诮三
卷二百五十六·嘲诮四
卷二百五十七·嘲诮五
卷二百五十八·嗤鄙一
卷二百五十九·嗤鄙二
卷二百六十·嗤鄙三
卷二百六十一·嗤鄙四
卷二百六十二·嗤鄙五
卷二百六十三·无赖一
卷二百六十四·无赖二
卷二百六十五·轻薄一
卷二百六十六·轻薄二
卷二百六十七·酷暴一
卷二百六十八·酷暴二
卷二百六十九·酷暴三
卷二百七十·妇人一
卷二百七十一·妇人二
卷二百七十二·妇人三
卷二百七十三·妇人四
卷二百七十四·情感
卷二百七十五·童仆(
卷二百七十六·梦一
卷二百七十七·梦二
卷二百七十八·梦三
卷二百七十九·梦四
卷二百八十·梦五(鬼
卷二百八十一·梦六
卷二百八十二·梦七
卷二百八十三·巫(附
卷二百八十四·幻术一
卷二百八十五·幻术二
卷二百八十六·幻术三
卷二百八十七·幻术四
卷二百八十八·妖妄一
卷二百八十九·妖妄二
卷二百九十·妖妄三
卷二百九十一·神一
卷二百九十二·神二
卷二百九十三·神三
卷二百九十四·神四
卷二百九十五·神五
卷二百九十六·神六
卷二百九十七·神七
卷二百九十八·神八
卷二百九十九·神九
卷三百·神十
卷三百零一·神十一
卷三百零二·神十二
卷三百零三·神十三
卷三百零四·神十四
卷三百零五·神十五
卷三百零六·神十六
卷三百零七·神十七
卷三百零八·神十八
卷三百零九·神十九
卷三百一十·神二十
卷三百一十一·神二十
卷三百一十二·神二十
卷三百一十三·神二十
卷三百一十四·神二十
卷三百一十五·神二十
卷三百一十六·鬼一
卷三百一十七·鬼二
卷三百一十八·鬼三
卷三百一十九·鬼四
卷三百二十·鬼五
卷三百二十一·鬼六
卷三百二十二·鬼七
卷三百二十三·鬼八
卷三百二十四·鬼九
卷三百二十五·鬼十
卷三百二十六·鬼十一
卷三百二十七·鬼十二
卷三百二十八·鬼十三
卷三百二十九·鬼十四
卷三百三十·鬼十五
卷三百三十一·鬼十六
卷三百三十二·鬼十七
卷三百三十三·鬼十八
卷三百三十四·鬼十九
卷三百三十五·鬼二十
卷三百三十六·鬼二十
卷三百三十七·鬼二十
卷三百三十八·鬼二十
卷三百三十九·鬼二十
卷三百四十·鬼二十五
卷三百四十一·鬼二十
卷三百四十二·鬼二十
卷三百四十三·鬼二十
卷三百四十四·鬼二十
卷三百四十五·鬼三十
卷三百四十六·鬼三十
卷三百四十七·鬼三十
卷三百四十八·鬼三十
卷三百四十九·鬼三十
卷三百五十·鬼三十五
卷三百五十一·鬼三十
卷三百五十二·鬼三十
卷三百五十三·鬼三十
卷三百五十四·鬼三十
卷三百五十五·鬼四十
卷三百五十六·夜叉一
卷三百五十七·夜叉二
卷三百五十八·神魂一
卷三百五十九·妖怪一
卷三百六十·妖怪二
卷三百六十一·妖怪三
卷三百六十二·妖怪四
卷三百六十三·妖怪五
卷三百六十四·妖怪六
卷三百六十五·妖怪七
卷三百六十六·妖怪八
卷三百六十七·妖怪九
卷三百六十八·精怪一
卷三百六十九·精怪二
卷三百七十·精怪三
卷三百七十一·精怪四
卷三百七十二·精怪五
卷三百七十三·精怪六
卷三百七十四·灵异
卷三百七十五·再生一
卷三百七十六·再生二
卷三百七十七·再生三
卷三百七十八·再生四
卷三百七十九·再生五
卷三百八十·再生六
卷三百八十一·再生七
卷三百八十二·再生八
卷三百八十三·再生九
卷三百八十四·再生十
卷三百八十五·再生十
卷三百八十六·再生十
卷三百八十七·悟前生
卷三百八十八·悟前生
卷三百八十九·冢墓一
卷三百九十·冢墓二
卷三百九十一·铭记一
卷三百九十二·铭记二
卷三百九十三·雷一
卷三百九十四·雷二
卷三百九十五·雷三
卷三百九十六·雨(风
卷三百九十七·山(溪
卷三百九十八·石(坡
卷三百九十九·水(井
卷四百·宝一
卷四百零一·宝二(金
卷四百零二·宝三
卷四百零三·宝四(杂
卷四百零四·宝五(杂
卷四百零五·宝六(钱
卷四百零六·草木一(
卷四百零七·草木二(
卷四百零八·草木三
卷四百零九·草木四
卷四百一十·草木五
卷四百一十一·草木六
卷四百一十二·草木七
卷四百一十三·草木八
卷四百一十四·草木九
卷四百一十五·草木十
卷四百一十六·草木十
卷四百一十七·草木十
卷四百一十八·龙一
卷四百一十九·龙二
卷四百二十·龙三
卷四百二十一·龙四
卷四百二十二·龙五
卷四百二十三·龙六
卷四百二十四·龙七
卷四百二十五·龙八
卷四百二十六·虎一
卷四百二十七·虎二
卷四百二十八·虎三
卷四百二十九·虎四
卷四百三十·虎五
卷四百三十一·虎六
卷四百三十二·虎七
卷四百三十三·虎八
卷四百三十四·畜兽一
卷四百三十五·畜兽二
卷四百三十六·畜兽三
卷四百三十七·畜兽四
卷四百三十八·畜兽五
卷四百三十九·畜兽六
卷四百四十·畜兽七
卷四百四十一·畜兽八
卷四百四十二·畜兽九
卷四百四十三·畜兽十
卷四百四十四·畜兽十
卷四百四十五·畜兽十
卷四百四十六·畜兽十
卷四百四十七·狐一
卷四百四十八·狐二
卷四百四十九·狐三
卷四百五十·狐四
卷四百五十一·狐五
卷四百五十二·狐六
卷四百五十三·狐七
卷四百五十四·狐八
卷四百五十五·狐九
卷四百五十六·蛇一
卷四百五十七·蛇二
卷四百五十八·蛇三
卷四百五十九·蛇四
卷四百六十·禽鸟一
卷四百六十一·禽鸟二
卷四百六十二·禽鸟三
卷四百六十三·禽鸟四
卷四百六十四·水族一
卷四百六十五·水族二
卷四百六十六·水族三
卷四百六十七·水族四
卷四百六十八·水族五
卷四百六十九·水族六
卷四百七十·水族七
卷四百七十一·水族八
卷四百七十二·水族九
卷四百七十三·昆虫一
卷四百七十四·昆虫二
卷四百七十五·昆虫三
卷四百七十六·昆虫四
卷四百七十七·昆虫五
卷四百七十八·昆虫六
卷四百七十九·昆虫七
卷四百八十·蛮夷一
卷四百八十一·蛮夷二
卷四百八十二·蛮夷三
卷四百八十三·蛮夷四
卷四百八十四·杂传记
卷四百八十五·杂传记
卷四百八十六·杂传记
卷四百八十七·杂传记
卷四百八十八·杂传记
卷四百八十九·杂传记
卷四百九十·杂传记七
卷四百九十一·杂传记
卷四百九十二·杂传记
卷四百九十三·杂录一
卷四百九十四·杂录二
卷四百九十五·杂录三
卷四百九十六·杂录四
卷四百九十七·杂录五
卷四百九十八·杂录六
卷四百九十九·杂录七
卷五百·杂录八
《魏书》,北齐魏收撰,是一本纪传体史书,内容记载了公元4世纪末至6世纪中叶北魏王朝的历史。124卷,其中本纪12卷,列传92卷,志20卷。因有些本纪、列传和志篇幅过长,又分为上、下,或上、中、下3卷,实共130卷。
脉学在中医学中是极受重视的。自晋代王叔和著《脉经》后,五代高阳生著成《脉诀》,以其通俗易懂、便于记诵而广为传播,但因其中谬误也不少。李时珍继承了正统的脉学,博采历代各家之长,对经义大加发挥,如他指出,切脉独取寸口,是以此候五脏之气,而不是切按五脏六腑经脉之体,阐发透辟。他在《脉经》24脉的基础上,又增述了3种脉,使中医脉象增至27种,即浮、沉、迟、数、滑、涩、虚、实、长、短、洪、微、紧、缓、芤、弦、革、牢、濡、弱、散、细、伏、动、促、结、代。他用朗朗上口、易于记诵的七言诗句写成“体状诗”,对每一种脉象做了形象的描述,如说浮脉“浮脉唯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三秋得命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短短四句把浮脉的脉位、脉象、临床意义表述得很清晰。他还用“相类诗”、“主病诗”,把同一类的各种脉加以归纳,对其在诊断病证方面的意图加以阐发。这就是《濒湖脉学》的全部内容,虽然篇幅不多,但在中医脉学发展史上却有重要地位,已经成为学习脉学的必读著作。
《读通鉴论》是清代王夫之所著的一部史论。王毕其一生心血,从69岁开始动笔写作在其逝世前才完成。全书约60余万字,分为50卷,每卷之中以朝代为别;每代之中以帝王之号为目,共30目;目下又分作一个个专题;另在卷末附有叙论四篇。该书文采飞扬,议论纵横,新见迭出,论点精到,堪称传统史论中最系统最精彩的杰作,同时也全面地反映王夫之进步的历史观和政治思想倾向。
;该书记述了当时的社会风俗和一些破除迷信的故事,内容生动通俗,富有智慧。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全书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108位好汉在梁山起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水浒传》是一部以描写古代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它形象地描绘了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