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渡黄河

南北朝: 范云

河流迅且浊,汤汤不可陵。
桧楫难为榜,松舟才自胜。
空庭偃旧木,荒畴余故塍。
不睹行人迹,但见狐兔兴。
寄言河上老,此水何当澄。

河流迅且浊,汤汤不可陵。
黄河流水湍急而且浑浊,其盛大的水势不可阻挡。

桧楫难为榜,松舟才自胜。
用桧木做成的桨,船夫也难以使用,松木造成的坚船方可胜任。

空庭偃旧木,荒畴余故塍。
空院落倒放着旧木头,荒地里留着旧土埂。

不睹行人迹,但见狐兔兴。
这里不见行人的踪迹,所见的只有狐狸兔子的出没。

寄言河上老,此水何当澄。
我要对黄河边上的老人说,这浊水何时才能澄清啊?

参考资料:

1、 费振刚主编.齐梁体诗传(中):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67
2、 孙年法主编.运城古中国游记·诗词歌赋篇:山西人民出版社,2015.07:137

河流迅且浊,汤(shāng)汤不可陵。
迅:疾速,急疾。汤汤:水势浩大貌。陵:超越,越过。

(guì)(jí)难为榜(bǎng),松舟才自胜。
桧楫:桧木做的桨。桧为坚硬木材,桧楫谓船桨极坚固。榜:船桨。

空庭偃旧木,荒畴余故塍(chéng)
空庭:犹空院,谓荒芜冷寂的庭院。偃:倒伏。故塍:过去的田埂。

不睹行人迹,但见狐兔兴。
兴:作,这里指狐兔奔跑。

寄言河上老,此水何当澄。
河上老:河上老:古时高士,即河上公,能预测未来。何:何时。澄:清。传说黄河千年一清,河清则天下太平。 

参考资料:

1、 费振刚主编.齐梁体诗传(中):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67
2、 孙年法主编.运城古中国游记·诗词歌赋篇:山西人民出版社,2015.07:137
河流迅且浊,汤汤不可陵。
桧楫难为榜,松舟才自胜。
空庭偃旧木,荒畴余故塍。
不睹行人迹,但见狐兔兴。
寄言河上老,此水何当澄。

  这首诗前四句写渡河情况。“河流迅且浊,汤汤不可陵。”起笔写出了黄河的气势和特征:水流迅猛而浑浊。“桧楫难为榜,松舟才自胜。”这里说,连桧楫使用起来都好像力不胜任,松舟也只是勉强胜载,可见河水的迅猛,渡河的危险、困难。中四句写岸畔所见。“空庭偃旧木,荒畴余故塍。”庭户是空的,旧木横躺着,像要倒塌的样子;田地荒芜了,还可以看到往日的田埂畦垄。“不睹行人迹,但见狐兔兴。”周围也看不到行人,只见狐兔横行。这里的村庄完全破败了,像《古诗·十五从军征》所写:“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这就是作者眼中所见异族政权统治下的情形。在这描写中见出作者伤感、同情、愤慨等心情。“狐兔”既以纪实,当兼喻异族统治者。由此回过头来看前面关于黄河的描写,似也有兴寄:那汹涌浑浊的河水,当影射北中国的沦丧、淆乱。南宋张元干曾将这两个比兴融在一起,写道:“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贺新郎》)以愤慨中原之陷入金人之手。最后两句:“寄言河上老,此水何当澄?”这两句的意思明显是指澄清天下、拨乱反正。由于前面写有渡河情况,这两句出现就不显得生硬;又由于前面写有社会凋残、生民涂炭情况,这两句也就显得很有感情、很有力量了。这表现了作者渴望国家统一、拯救生民出洪荒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还可交代一下,“河上老”或许用河上公的典故。葛洪《神仙传》谓河上公住在黄河之滨,能预卜未来。作者“寄言”于这种决疑释惑的人物,更能见出他渴望河清心情的急切。这里的用典是浑然无迹的。

  “渡黄河”这种题材在南朝诗歌中实属罕见。作者身临北境,写出了旅途的感触,从而流露了澄清天下之志。这在“江左沉酣求名者”(辛弃疾《贺新郎》)不复顾念中原块土的情形下,这诗的创作就显得很是难能可贵了。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917-918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黄河流水湍急而且浑浊,其盛大的水势不可阻挡。
用桧木做成的桨,船夫也难以使用,松木造成的坚船方可胜任。
空院落倒放着旧木头,荒地里留着旧土埂。
这里不见行人的踪迹,所见的只有狐狸兔子的出没。
我要对黄河边上的老人说,这浊水何时才能澄清啊?

注释
迅:疾速,急疾。
汤汤(shāng):水势浩大貌。陵:超越,越过。
桧(guì)楫:桧木做的桨。桧为坚硬木材,桧楫谓船桨极坚固。榜(bǎng):船桨。
胜:胜任,担当。《诗经·卫风·竹竿》:“淇水溜漶,桧楫松舟。”
空庭:犹空

赏析

  这首诗前四句写渡河情况。“河流迅且浊,汤汤不可陵。”起笔写出了黄河的气势和特征:水流迅猛而浑浊。“桧楫难为榜,松舟才自胜。”这里说,连桧楫使用起来都好像力不胜任,松舟也只是勉强胜载,可见河水的迅猛,渡河的危险、困难。中四句写岸畔所见。“空庭偃旧木,荒畴余故塍。”庭户是空的,旧木横躺着,像要倒塌的样子;田地荒芜了,还可以看到往日的田埂畦垄。“不睹行人迹,但见狐兔兴。”周围也看不到行人,只见狐兔横行。这里的村庄完全破败了,像《古诗·十五从军征》所写:“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这就是作者眼中所见异族政权统治下的情形。在这描写中见出作者伤感、同情、愤慨等心情。“狐兔

创作背景

  黄河在北魏境内,时魏都在平城(今山西大同),故须渡河北上。是此诗当为作者永明十年(492年)出使北魏途中作。是作者为描写渡黄河前后的所见所感,以及表达自己渴望国家统一和拯救生民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而作。

参考资料:

1、 蔡景仙主编.山水田园诗词鉴赏: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04:11

范云

范云(451~503年),字彦龙,南乡舞阴(今河南泌阳县西北)人,南朝文学家。范缜从弟,子范孝才。

猜您喜欢

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唐代: 王维

与君伯氏别,又欲与君离。君行无几日,当复隔山陂。
苍茫秦川尽,日落桃林塞。独树临关门,黄河向天外。
前经洛阳陌,宛洛故人稀。故人离别尽,淇上转骖騑。
企予悲送远,惆怅睢阳路。古木官渡平,秋城邺宫故。
想君行县日,其出从如云。遥思魏公子,复忆李将军。

水龙吟·过黄河

元代: 许有壬

浊波浩浩东倾,今来古往无终极。经天亘地,滔滔流出,昆仑东北。神浪狂飙,奔腾触裂,轰雷沃日。看中原形胜,千年王气。雄壮势、隆今昔。
鼓茫茫万里,棹歌声、响凝空碧。壮游汗漫,山川绵邈,飘飘吟迹。我欲乘槎,直穷银汉,问津深入。唤君平一笑,谁夸汉客,取支机石。

渡河到清河作

唐代: 王维

泛舟大河里,积水穷天涯。
天波忽开拆,郡邑千万家。
行复见城市,宛然有桑麻。
回瞻旧乡国,渺漫连云霞。

东归晚次潼关怀古

唐代: 岑参

暮春别乡树,晚景低津楼,
伯夷在首阳,欲往无轻舟。
遂登关城望,下见洪河流,
自从巨灵开,流血千万秋。
行行潘生赋,赫赫曹公谋,
川上多往事,凄凉满空洲。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

唐代: 高适

川上常极目,世情今已闲。
去帆带落日,征路随长山。
亲友若云霄,可望不可攀。
于兹任所惬,浩荡风波间。

清晨泛中流,羽族满汀渚。
黄鹄何处来,昂藏寡俦侣。
飞鸣无人见,饮啄岂得所。
云汉尔固知,胡为不轻举。

野人头尽白,与我忽相访。
手持青竹竿,日暮淇水上。
虽老美容色,虽贫亦闲放。
钓鱼三十年,中心无所向。

南登滑台上,却望河淇间。
竹树夹流水,孤城对远山。
念兹川路阔,羡尔沙鸥闲。
长想别离处,犹无音信还。

东入黄河水,茫茫泛纡直。
北望太行山,峨峨半天色。
山河相映带,深浅未可测。
自昔有贤才,相逢不相识。

秋日登滑台,台高秋已暮。
独行既未惬,怀土怅无趣。
晋宋何萧条,羌胡散驰鹜。
当时无战略,此地即边戍。
兵革徒自勤,山河孰云固。
乘闲喜临眺,感物伤游寓。
惆怅落日前,飘飖远帆处。
北风吹万里,南雁不知数。
归意方浩然,云沙更回互。

乱流自兹远,倚楫时一望。
遥见楚汉城,崔嵬高山上。
天道昔未测,人心无所向。
屠钓称侯王,龙蛇争霸王。
缅怀多杀戮,顾此生惨怆。
圣代休甲兵,吾其得闲放。

兹川方悠邈,云沙无前后。
古堰对河壖,长林出淇口。
独行非吾意,东向日已久。
忧来谁得知,且酌尊中酒。

朝从北岸来,泊船南河浒。
试共野人言,深觉农夫苦。
去秋虽薄熟,今夏犹未雨。
耕耘日勤劳,租税兼舄卤。
园蔬空寥落,产业不足数。
尚有献芹心,无因见明主。

茫茫浊河注,怀古临河滨。
禹功本豁达,汉迹方因循。
坎德昔滂沱,冯夷胡不仁。
激潏陵堤防,东郡多悲辛。
天子忽惊悼,从官皆负薪。
畚筑岂无谋,祈祷如有神。
宣房今安在,高岸空嶙峋。

我行倦风湍,辍棹将问津。
空传歌瓠子,感慨独愁人。
孟夏桑叶肥,秾阴夹长津。
蚕农有时节,田野无闲人。
临水狎渔樵,望山怀隐沦。
谁能去京洛,憔悴对风尘。

朝景入平川,川长复垂柳。
遥看魏公墓,突兀前山后。
忆昔大业时,群雄角奔走。
伊人何电迈,独立风尘首。
传檄举敖仓,拥兵屯洛口。
连营一百万,六合如可有。
方项终比肩,乱隋将假手。
力争固难恃,骄战曷能久。
若使学萧曹,功名当不朽。

皤皤河滨叟,相遇似有耻。
辍榜聊问之,答言尽终始。
一生虽贫贱,九十年未死。
且喜对儿孙,弥惭远城市。
结庐黄河曲,垂钓长河里。
漫漫望云沙,萧条听风水。
所思强饭食,永愿在乡里。
万事吾不知,其心只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