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党学官

宋代: 苏轼

门外东风雪洒裾,山头回首望三吴。不应弹铗为无鱼。
上党从来天下脊,先生元是古之儒。时平不用鲁连书。

门外东风雪洒裾,山头回首望三吴。不应弹铗为无鱼。
门外东风把春雪吹洒在先生您的前襟,当您登上太行山头时一定会回过头来眺望三吴故乡。既然做了学官,就不应计较被派到了那艰苦的地方。

上党从来天下脊,先生元是古之儒。时平不用鲁连书。
上党地势险要,历来被人称作天下之脊,先生您志向远大,如古之大儒,以天下为己任。只是时代承平,即使有鲁连那样的奇妙计策,也没有用的地方。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周汝昌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2637

门外东风雪洒裾,山头回首望三吴。不应弹铗(jiá)为无鱼。
裾:衣的前襟。三吴:古地区名,说法不一,大致指今江苏、浙江的苏州、吴兴、绍兴一带。弹铗为无鱼:战国齐人冯谖为孟尝君食客,嫌生活清苦,弹剑而歌:“长铗归来乎,食无鱼!”铗,指剑把或剑。

上党从来天下脊(jǐ),先生元是古之儒。时平不用鲁连书。
上党:一作“潞州”,位于现在的山西长治,北宋时与辽国接近,地属偏远。脊:脊梁。上党其地甚高,古有与天为党之说,故云“天下脊”。先生:指梅庭老。鲁连书:《史记·鲁仲连列传》:齐军攻打聊城一年多不能下,鲁仲连写书信给守城燕将,燕将见书哭泣三日,犹豫不决而自杀。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周汝昌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2637
门外东风雪洒裾,山头回首望三吴。不应弹铗为无鱼。
上党从来天下脊,先生元是古之儒。时平不用鲁连书。

  这是一首送别词,苏轼的友人梅庭老到上党(今山西长治)任学官,苏轼便写了这首词送他。《浣溪沙》词调,苏轼以前的词家手中,大抵只用于写景抒怀,而此词却用来写临别赠言,致力于用意,有如文章之序体,从而开拓了小词的题材内容。

  “门外东风雪洒裾”是写送别的时间与景象。尽管春已来临,但因春雪,而气候尚很寒冷。而“飞雪似梅花”的情景,隐含无限惜别之意。这时有“雪洒裾(衣襟)”,而不言“泪沾衣”,颇具豪爽气概。次句即有一较大跳跃,由眼前写到别后,想象梅庭老别去途中,于“山头回首望三吴”,对故园依依不舍。这里作者不是强调三吴可恋,而是写一种人之常情。

  第三句再进一层,谓“不应弹铗为无鱼。”这句用战国齐人冯谖事,冯谖为孟尝君食客,曾嫌不受重视,弹铗(宝剑)作歌道:“长铗归来乎,食无鱼”(《战国策·齐策》)。此句意谓梅庭老做了学官,不必唱归来了。同时又似乎是说,尽管上党地方艰苦,亦不必计较个人待遇,弹铗使气。正因为意思在两者之间,语气显得尤为诚恳。

  过片音调转高亢:“上党从来天下脊”。意谓勿嫌上党边远,其地势实险要。盖秦曾置上党郡,因其地势高,故有“与天为党”之说。杜牧《贺中书门下平泽潞启》:“上党之地,肘京洛而履蒲津,倚太原而跨河朔,战国时,张仪以为天下之脊。”作者《雪浪石》诗亦云:“太行西来万马屯,势与贷岳争雄尊。飞狐上党天下脊,半掩落日先黄昏。”可以参读。

  “先生元是古之儒”此称许梅庭老有如古之大儒,以天下为己任,意谓勿以学官而自卑。此句与上句形成一联,笔力豪迈,高唱警挺,足以壮友人行色。然而,不免还有一个问题,既然上党是要地,梅庭老又是大儒,为何不委以大任,而任“学官”这种小角色呢?

  末句补说,“时平不用鲁连书”。承接上句,用鲁连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劝勉和同情之意。鲁连,即鲁仲连,战国齐人,曾在赵国游学,当时正逢秦国围攻赵国,魏国派人劝告说赵国奉秦王为帝,鲁仲连力排众议,使赵国保持了独立。后来,齐国大将田单攻打聊城,久攻不下。鲁仲连修书一封,用箭射入城中,劝说守城燕将,燕将看到书信后,犹豫不定,哭泣三天后自杀。田单收复聊城后,想封赏鲁仲连,鲁仲连逃隐于海上。《史记》对鲁仲连评价很高。因上党是赵国旧地,当时宋辽早已议和,所以说时代承平,梅庭老即使有鲁连那样的奇妙计策,也没有用的地方。此句既有劝勉梅庭者随遇而安之意,又有对其生未逢时不得重用之遭的同情。

  这首词全词仅六句,却寓义曲折深远,既同情于友人,又开导他努力工作,可以看得出,作者是想用自己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去影响友人,出语洒脱却发自肺腑,真挚动人。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744页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门外东风把春雪吹洒在先生您的前襟,当您登上太行山头时一定会回过头来眺望三吴故乡。既然做了学官,就不应计较被派到了那艰苦的地方。
上党地势险要,历来被人称作天下之脊,先生您志向远大,如古之大儒,以天下为己任。只是时代承平,即使有鲁连那样的奇妙计策,也没有用的地方。

注释
浣溪沙:本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溪纱》或《浣沙溪》。上下片三个七字句。四十二字。分平仄两体。平韵体流传至今。最早的是唐人韩偓词,是正体。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仄韵体始于南唐李煜。又有《小庭花》等二十余种异名。另有《摊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词,苏轼的友人梅庭老到上党(今山西长治)任学官,苏轼便写了这首词送他。《浣溪沙》词调,苏轼以前的词家手中,大抵只用于写景抒怀,而此词却用来写临别赠言,致力于用意,有如文章之序体,从而开拓了小词的题材内容。

  “门外东风雪洒裾”是写送别的时间与景象。尽管春已来临,但因春雪,而气候尚很寒冷。而“飞雪似梅花”的情景,隐含无限惜别之意。这时有“雪洒裾(衣襟)”,而不言“泪沾衣”,颇具豪爽气概。次句即有一较大跳跃,由眼前写到别后,想象梅庭老别去途中,于“山头回首望三吴”,对故园依依不舍。这里作者不是强调三吴可恋,而是写一种人之常情。

  第三句再进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送别词,具体创作时间不详。苏轼的友人梅庭老到上党(今山西长治)任学官,苏轼便写了这首词送他。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744页
苏轼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猜您喜欢

别诗三首·其一

两汉:佚名

良时不再至,离别在须臾。
屏营衢路侧,执手野踟蹰。
仰视浮云驰,奄忽互相逾。
风波一失所,各在天一隅。
长当从此别,且复立斯须。
欲因晨风发,送子以贱躯。

太常引·钱齐参议归山东

元代: 刘燕哥

故人送我出阳关,无计锁雕鞍。今古别离难。兀谁画娥眉远山。
一尊别酒,一声杜宇,寂寞又春残。明月小楼间,第一夜相思泪弹。

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

唐代: 李商隐

暂凭尊酒送无憀,莫损愁眉与细腰。
人世死前唯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

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
为报行人休折尽,半留相送半迎归。

送王郎

宋代: 黄庭坚

酌君以蒲城桑落之酒,泛君以湘累秋菊之英。
赠君以黟川点漆之墨,送君以阳关堕泪之声。
酒浇胸次之磊块,菊制短世之颓龄。
墨以传万古文章之印,歌以写一家兄弟之情。
江山千里俱头白,骨肉十年终眼青。
连床夜语鸡戒晓,书囊无底谈未了。
有功翰墨乃如此,何恨远别音书少。
炒沙作縻终不饱,缕冰文章费工巧。
要须心地收汗马,孔孟行世目杲杲。
有弟有弟力持家,妇能养姑供珍鲑。
儿大诗书女丝麻,公但读书煮春茶。

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

唐代:郑愔

下嫁戎庭远,和亲汉礼优。
笳声出虏塞,箫曲背秦楼。
贵主悲黄鹤,征人怨紫骝。
皇情眷亿兆,割念俯怀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