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赐萧瑀

唐代: 李世民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在狂风中才能识别出坚韧的草木,在乱世里方能分辨出忠诚的臣子。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一勇之夫怎么懂得为公为国为民为社稷的正义的道理,而有智慧的人,必定心中怀有仁爱。

参考资料:

1、 余建忠 .古代名诗词译赏 .昆明市: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57-58页
2、 宋厚泽.唐诗三百首精读故事(上册).长春市: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2页
3、 游光中 黄代夕 .中国古代哲理诗译注 上.成都市:四川大学出版社,1997年:259页

疾风知劲(jìng)草,板荡识诚臣。
疾风:大而急的风。劲草:强劲有力的草。板荡:动乱之世。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勇夫:有胆量的人。智者:有见识的人。

参考资料:

1、 余建忠 .古代名诗词译赏 .昆明市: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57-58页
2、 宋厚泽.唐诗三百首精读故事(上册).长春市: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2页
3、 游光中 黄代夕 .中国古代哲理诗译注 上.成都市:四川大学出版社,1997年:259页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这首诗极富于哲理。诗的前两句是历来传颂的名句。“疾风知劲草”一语,出自宋·范晔《后汉书·王霸传》。此语原为汉光武帝刘秀赞誉王霸之言。光武谓霸曰:“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努力,疾风知劲草。”后世遂用以比喻只有经过危难或战乱的严峻考验,才能识别出谁的意志坚强,谁是忠诚可靠者。作者李世民在此诗中用此赞美萧瑀。次句的“板荡”乃《诗经·大雅》中两篇作品的名称。《板》、《荡》二诗讥刺周厉王无道,败坏政局。后以“板荡”代指政局变乱。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劲草”混同于一般的草;在和平安定的环境中,“诚臣”也容易混同于一般的人,其特殊性没有显现出来,因而不易鉴别。只有经过猛烈大风和动乱时局的考验,才能看出什么样的草是强劲的,什么样的人是忠诚的。

  后二句则另换角度,继续盛赞萧瑀。徒有一时之勇的“勇夫”并不懂得真正的“义”,而真正的“智者”必然心怀仁德。这里告诉读者,只有忠诚还是不够的,要智勇双全,才算是有用之才。有勇无谋,莫言义;有智无勇,难施仁。

  这首诗诗意浅显,说理形象,寓意深刻,言简意赅地揭示了“智”、“勇”、“仁”、“义”之间的辩证关系。这不仅对于知人善任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对于读者的自我完善,如何使自己成为智勇双全的有用之才方面,也具有启迪作用。“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二句,如今引用它,比喻只有经过尖锐复杂斗争的考验,才能考查出一个人的真正品质和节操,才能显示出谁是忠贞的强者。

参考资料:

1、 余建忠 .古代名诗词译赏 .昆明市: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57-58页
2、 孙鑫亭.古今中外哲理诗鉴赏辞典.郑州市: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年:53页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狂风中才能识别出坚韧的草木,在乱世里方能分辨出忠诚的臣子。
一勇之夫怎么懂得为公为国为民为社稷的正义的道理,而有智慧的人,必定心中怀有仁爱。

注释
萧瑀:字时文,隋朝将领,被李世民俘后归唐,封宋国公。
疾风:大而急的风。
劲草:强劲有力的草。
板荡:动乱之世。
勇夫:有胆量的人。
智者:有见识的人。

参考资料:

1、 余建忠 .古代名诗词译赏 .昆明市: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57-58页
2、 宋厚泽.唐诗三百首精读故事(上册).长春市: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2页
3、 游光中 黄代夕 .中国古代哲理诗译注 上.成都市:四川大学出版社,1997年:259页

赏析

  这首诗极富于哲理。诗的前两句是历来传颂的名句。“疾风知劲草”一语,出自宋·范晔《后汉书·王霸传》。此语原为汉光武帝刘秀赞誉王霸之言。光武谓霸曰:“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努力,疾风知劲草。”后世遂用以比喻只有经过危难或战乱的严峻考验,才能识别出谁的意志坚强,谁是忠诚可靠者。作者李世民在此诗中用此赞美萧瑀。次句的“板荡”乃《诗经·大雅》中两篇作品的名称。《板》、《荡》二诗讥刺周厉王无道,败坏政局。后以“板荡”代指政局变乱。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劲草”混同于一般的草;在和平安定的环境中,“诚臣”也容易混同于一般的人,其特殊性没有显现出来,因而不易鉴别。只有经过猛烈大风和动乱时局的考验,才

创作背景

  公元627年,李世民登基,封萧瑀为宰相。但由于萧瑀性情刚直,李世民便把萧瑀改任太子太傅。萧瑀毫无怨言,来到东宫任职,辅导太子十分尽职,李世民对他对太子的教导十分满意,于贞观九年(公元635年),封萧瑀为“特进”,参预政事,并赠此诗给他,还说:“卿之忠直,古人不过。”

参考资料:

1、 黄勤堂.哲理诗选析.合肥市:安徽文艺出版社,1991年:26页
2、 任大霖.中国诗词古诗大观 .北京市: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年:149-150页
李世民

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号贞观。名字取意“济世安民”,陇西成纪人(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唐太宗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全盛时期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为后世明君之典范。庙号太宗,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

猜您喜欢

哀溺文序

唐代: 柳宗元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于是作《哀溺》。

春有百花秋有月

宋代:无门慧开禅师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一毛不拔

魏晋: 邯郸淳

一猴死,见冥王,求转人身。王曰:“既欲做人,须将毛尽拔去。”即唤夜叉拔之。方拔一根,猴不胜痛叫。王笑曰:“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

形影神三首

魏晋: 陶渊明

贵贱贤愚,莫不营营以惜生,斯甚惑焉;故极陈形影之苦,言神辨自然以释之。好事君子,共取其心焉。

形赠影

天地长不没,山川无改时。
草木得常理,霜露荣悴之。
谓人最灵智,独复不如兹。
适见在世中,奄去靡归期。
奚觉无一人,亲识岂相思。
但余平生物,举目情凄洏。
我无腾化术,必尔不复疑。
愿君取吾言,得酒莫苟辞。

影答形

存生不可言,卫生每苦拙。
诚愿游昆华,邈然兹道绝。
与子相遇来,未尝异悲悦。
憩荫若暂乖,止日终不别。
此同既难常,黯尔俱时灭。
身没名亦尽,念之五情热。
立善有遗爱,胡为不自竭?
酒云能消忧,方此讵不劣!

神释

大钧无私力,万理自森著。
人为三才中,岂不以我故。
与君虽异物,生而相依附。
结托既喜同,安得不相语。
三皇大圣人,今复在何处?
彭祖爱永年,欲留不得住。
老少同一死,贤愚无复数。
日醉或能忘,将非促龄具?
立善常所欣,谁当为汝誉?
甚念伤吾生,正宜委运去。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察传

先秦:佚名

  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楚庄闻孙叔敖于沈尹筮,审之也,故国霸诸侯也。吴王闻越王勾践于太宰嚭,智伯闻赵襄子于张武,不审也,故国亡身死也。

  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