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长生

明代: 王守仁

长生徒有慕,苦乏大药资。
名山遍探历,悠悠鬓生丝。
微躯一系念,去道日远而。
中岁忽有觉,九还乃在兹。
非炉亦非鼎,何坎复何离。
本无终始究,宁有死生期?
彼哉游方士,诡辞反增疑。
纷然诸老翁,自传困多歧。
乾坤由我在,安用他求为?
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

长生徒有慕,苦乏大药资。
长生往往只是一种自己的念想,世间没有灵丹妙药可以供给。

名山遍探历,悠悠鬓生丝。
访遍名山大川,历经悠悠岁月,两鬓生出丝丝白发也无济于事。

微躯一系念,去道日远而。
微贱的身躯一旦被私念所系,偏离(致良知的)大道就越来越远了。

中岁忽有觉,九还乃在兹。
中年之后内心忽然有了觉悟,返老还童的灵丹就在这里。

非炉亦非鼎,何坎复何离。
不用炉也不用鼎来炼丹,也无须来算坎卦、算离卦。

本无终始究,宁有死生期?
(致良知)本来就不必考究开始和结束,难道它还有死生期?

彼哉游方士,诡辞反增疑。
那些游荡江湖的方术之士多么可笑,他们诡异的言论反而增加了人们的猜疑。

纷然诸老翁,自传困多歧。
许多寿星,缘由各不相同,其实难以找到相同的途径。

乾坤由我在,安用他求为?
内心蕴涵着宇宙间的乾坤变化,还需要另外寻求解除困惑的东西?

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
历史上无数圣人只是过眼云烟,良知是我们人生真正的导师。

参考资料:

1、 今日常山.http://jrcs.zjol.com.cn/html/2018-08/02/content_203259.htm

长生徒有慕,苦乏大药资。
徒有:只有。

名山遍探历,悠悠鬓(bìn)生丝。

微躯一系念,去道日远而。

中岁忽有觉,九还乃在兹。
中岁:中年。

非炉亦非鼎,何坎复何离。

本无终始究,宁有死生期?

彼哉游方士,诡(guǐ)辞反增疑。
诡辞:诡异的言论。

纷然诸老翁,自传困多歧(qí)

乾坤由我在,安用他求为?

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

参考资料:

1、 今日常山.http://jrcs.zjol.com.cn/html/2018-08/02/content_203259.htm
网页发生错误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长生往往只是一种自己的念想,世间没有灵丹妙药可以供给。
访遍名山大川,历经悠悠岁月,两鬓生出丝丝白发也无济于事。
微贱的身躯一旦被私念所系,偏离(致良知的)大道就越来越远了。
中年之后内心忽然有了觉悟,返老还童的灵丹就在这里。
不用炉也不用鼎来炼丹,也无须来算坎卦、算离卦。
(致良知)本来就不必考究开始和结束,难道它还有死生期?
那些游荡江湖的方术之士多么可笑,他们诡异的言论反而增加了人们的猜疑。
许多寿星,缘由各不相同,其实难以找到相同的途径。
内心蕴涵着宇宙间的乾坤变化,还需要另外寻求解除

王守仁

王守仁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猜您喜欢

古代文论选段

未知:佚名

  《毛诗序》选段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典论·论文》选段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讬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诗品序》选段

  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嘉会寄诗以亲,离群讬诗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故曰:“诗可以群,可以怨。”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矣。

  《与元九书》  选段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题画》画竹题记一则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

  《人间词话》三则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插秧歌

五代:契此

手捏青苗种福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成稻,后退原来是向前。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先秦: 曾参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落日怅望

南北朝: 谢朓

昧旦多纷喧,日晏未遑舍。
落日余清阴,高枕东窗下。
寒槐渐如束,秋菊行当把。
借问此何时,凉风怀朔马。
已伤归暮客,复思离居者。
情嗜幸非多,案牍偏为寡。
既乏琅邪政,方憩洛阳社。

读书要三到

宋代: 朱熹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